堂岛米市场— 全球第一家期货交易所 —
在江户时代,封建领地作为年度税收征收的大部分大米都被运往大阪等大城市。各藩将每年向中之岛周边仓库缴纳的大米税,通过竞标制度出售给大米经纪人,中标者获得大米邮票,承诺每张邮票可兑换10石大米。这些米票包括尚未到货的大米和即将收获的大米,交易十分活跃。巨保十五年(1730年),江户幕府授权在堂岛举办正麦秋内(买卖大米邮票的现货市场)和正麦秋内(买卖纸质大米股票的期货市场),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堂岛大米市场的公共市场。堂岛大米市场以其类似于现代交易所的会员制和清算功能,被誉为日本交易所的起源,并被誉为世界上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的先驱。堂岛米市场制定的米价通过信使和旗杆通讯传送到江户和该地区的其他主要城市,并成为各地区米价的标准。这里开发的许多交易系统和实践从明治时代起就被商品、证券和金融期货交易所继承。
年表
- 17 世纪上半叶
- 大米市场始于淀屋店面(现为淀屋桥南诘)
- 17 世纪末
- 随着堀川、堂岛、中之岛的开发,各藩建造并维护了仓库,并建立了通过发行米票销售年税米的制度。
- 元禄10(1697)左右
- 淀屋米市场迁至堂岛
- 巨峰 15 (1730)
- 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嘉宗,被称为米将军,授权堂岛米市场提高米价
- 文化八年(1811)
- 堂岛大米市场达到顶峰(已发行大米邮票的市场余额超过 356 万包)
- 明治二年 (1869)
- 由于大米价格上涨,明治政府禁止堂岛大米市场交易
- 明治 4 (1871)
- 为振兴大米贸易,改组为堂岛米米协会,后改组为堂岛米油相叶协会、大阪堂岛大米商会、大阪堂岛大米交易所
- 1939
- 大阪堂岛大米交易所因大米流通管理法而被废除
堂岛米市场(浪速十二景)

义光 (1850 - 1891) /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藏堂岛米市场大楼伸入堂岛河。右上角还显示了如何使用标志来传达市场价格。

放大视图
大阪地图,修订雪州,文化三年(1806)/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堂岛川北岸写着“米市”。买卖发生在米会商前的街道上。

摄津名胜收藏 1798/ 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成捆的大米从日本各地运到中之岛周围的仓库。

菱垣新渡船川口航行插图,由义丰 (1830 - 1866) 绘制 / 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所有大阪,仓库林立,船只进出,后来被称为“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