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会员网址 TSE Arrows 之旅
战时发行的债券
左图为1945年12月发行的“第六次大东亚战争贴现国债”(10年期,面值10日元),中图为同年2月发行的国债。右图为“第1期战时特惠储蓄债券”(20年期、面值750日元),右图为同年10月发行的“第5期战时特惠储蓄债券”(10年期、面值5日元)。从“战时”一词和这些债券(坦克和战争书籍)的设计来看,它们似乎相当令人不安。
当时日本加入二战,政府以“构建大东亚共荣圈”为名强化战时姿态,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开支,政府通过增加国债来增加赤字。大部分国债都是在日本央行旗下发行的,但随着军费开支的扩大,市场消化国债的难度越来越大,成为恶性通胀的根源。
发行有息“储蓄债券”和贴现型“报国债券”,目的是通过吸收浮动购买力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两种债券是根据《临时资金调整法》发行的,该法旨在优先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并在宣战后被称为“战时债券”。这类债券在1942年发行了20亿日元,次年发行了50亿日元。如果将其与之前发行的日俄战争(2000万日元)和关东大地震(8400万日元)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目前的债券发行量有多大。
国家债券在邮局向公众出售,“战争债券”在邮局、各种金融机构以及烟草店和百货商店出售,使公众更容易购买。此外,在市场上出售债券方面似乎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比如将国债和“战争债券”的发售日期统一起来,共同推广,这也显示出日本当时的融资规模有多大。
此后,战时局势日趋激烈,但1944年6月,有着65年历史的东京证券交易所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