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证券交易所
  • 大阪交易所
  • 东京商品交易所
  • JPX研究所
  • 日本交易所自律公司
  • 日本证券结算公司

新2会员手机版 电力期货

 

“当前”能源市场

“当前”能源市场

关于当前的能源状况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能源类型包括原油、煤炭和天然气。
它是所谓的一次能源,用作汽油、煤油等的原料,或用作发电的燃料。
就能源市场而言,石油是最大的市场,但近年来,二次能源“电力”的存在显着增加。近年来,电力市场交易量和参与主体数量显着增加。在日本,由于电力自由化,曾经仅限于大型电力公司的电力业务也已开放,现在电力每天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电力市场目前在全球能源市场趋势中备受关注,其背后是“建设脱碳社会”的主题。
如您所知,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减少已排放到自然界的量来避免全球进一步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不排放温室气体或能够相对抑制排放的能源的趋势。电力定位为主导角色。可能有点夸张,但可以说“未来的能源托付给电力。”

战后日本的能源选择

日本在全球形势和社会问题的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了其能源政策和战略。当前,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战后日本的能源选择

巴黎协定和碳中和

《巴黎协定》是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框架,将于2020年开始全面运行,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


《巴黎协定》和碳中和

动荡的能源形势

电力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核心部分,近年来一直处于动荡阶段。全球电价持续上涨,给企业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日本也不例外。

气候变化被认为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首要原因。

过去,煤炭、石油和核电是发电的主要燃料,但近年来,从脱碳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不断扩大。然而,这些发电方式的发电量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日照时间短,发电量就不够,如果日照时间太长,发电量就太大,会溢出。对于风力发电来说,没有风就无法发电。事实上,一些欧洲国家在2021年就出现了风电短缺。这些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电力短缺和电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我们正在努力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但电力状况却任由摆在我们面前的气候变化摆布。
此外,近年来,对通过开山等方式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提出了批评,而风力发电设备带来的噪音问题在这几年也更加明显,而目前的情况是自然能源不再受到普遍欢迎。

2021年主要供需紧张形势

权力格局急剧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巨大影响。
最近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受这场冲突影响,原计划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供应的德国因燃料采购被切断而被迫重建电力供应链,日本也因寒潮来临而出现电价大幅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但事实上,早在这之前,世界局势的变化就已经对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许多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过去,自由化和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例如前共产主义阵营的崩溃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民主化,各种各样的公司以此为基础在世界舞台上发展业务。但从2016年左右开始,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政府为代表,各国开始出现以本国优先的倾向,并开始出台各种规定来保护本国权益。食品、日用品和能源也受到此类法规和规则的约束。
最近电力市场的动荡是全球形势变化中发生的最大事件之一。这彻底改变了廉价、稳定地采购能源的状况,世界和日本现在都面临着连电力采购都可能受到威胁的风险。

克服动荡的时代

日本和世界应该如何应对正在发生意外情况的世界能源形势?
世界上可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为此,很多人表达了悲观的看法,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也可以将变化视为进化的机会。

地缘政治风险是国家层面的,因此私营部门很难单独采取行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在脱碳等因素方面接受新挑战的机会。即使地缘政治风险下降,脱碳趋势预计至少会持续到2050年,所以如果我们能在那段时间创造一些创新,那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例如,日本经历石油危机后,提高了家电和汽车的节能性能,得到了世界市场的大力支持。作为其延伸,目前正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节电功能等功能,这是化危机为机遇的完美例子。在开发新的发电方式、提高发电效率、开发下一代能源等领域做出这样的努力和挑战,对于克服当前形势、迈向新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认为不仅能源领域有机会,制造业也有机会。目前,除了性能和价格之外,还强调环境影响,这对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制。但是,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引入新技术,人们越来越期望这实际上会提高竞争力。

绘制新场景

脱碳之路一直基于从未来目标值倒推计算的情景,着眼于 2050 年实现碳中和。然而,过去几年围绕电力的剧变迫使我们重新考虑这一情景。如上所述,其原因是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各种问题由于地缘政治问题而迅速而剧烈地显现出来。

为了设想一个能够克服这种意外情况、化危机为机遇的场景,首先要正视当前形势,准确认识其中的痛苦和挑战。我认为这适用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
当消费者感受到剧变的痛苦时,新的需求首先会在消费者端出现,而作为回应,企业将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新。然后,企业将基于这种创新所获得的利润而丰富和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将会传播和发展。我相信,通过创造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能够实现碳中和,拥有繁荣的未来。

  • 本文基于 2022 年 6 月进行的采访。
    采访/作文:松本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