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管理端 对防止公司丑闻原则的回应
防止公司丑闻的原则由六项行动原则组成。要求企业从原则1到原则3的角度采取主动作为基本框架,进而嵌入一个防止企业丑闻发生的循环,从而实现原则4的目标。
基于这个基本框架,JPX 正在通过以下方式努力防止公司内部丑闻。
原则一:透彻了解实际情况
- 为了准确、全面地掌握整个 JPX 的合规水平,我们定期召开由首席执行官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通过这些会议,成员们从预防的角度深入了解实际风险,并讨论如何准备和实施应对措施。
- 当需要紧急响应时,我们会立即召开特别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期间成员们对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采取行动以迅速解决问题。
- 除了上述为全面了解正常情况下的情况而采取的举措外,为了应对本应发挥作用的举报渠道被堵塞的情况,我们还设立了内部和外部合规热线,为内部举报(举报)系统提供渠道。我们不断与管理人员和员工分享热线信息,努力营造一个易于听到内部声音的环境。
原则二:以使命感履行责任
- 以我们的企业理念为基石,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努力完成日常任务。为了按照企业理念管理公司,管理团队以合规为己任,通过年报等方式向内部和外部传播合规水平信息。
- 在治理方面,为了进一步强化管理层监督和监督职能,提高透明度,我们的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整个董事会的大部分成员均由外部董事组成。
- 通过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的风险政策委员会和完全由独立外部董事组成的独立外部董事委员会,我们致力于交换信息并分享意识。通过上述委员会,我们积极听取外部意见,了解公司内部根深蒂固的习俗和做法是否符合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并努力不断提高JPX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原则 3:鼓励双向沟通
- 为了在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分享合规意识,我们努力在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分享合规意识,例如为所有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年度电子学习课程,旨在维持和增强他们的合规意识。
- 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我们将旨在提高合规意识的一系列活动纳入新经理培训的一部分,从而灌输一种理解,以便基于强烈的合规意识采取行动。
- 在每个营业年度,我们都会识别 JPX 中的关键风险。作为预防和应对这些特定风险的必要行动的一部分,我们征求并汇编了 JPX 各部门关于识别这些风险的意见。这个时候,年轻员工和管理层直接交换意见,进行沟通,确保意见来自双方,我们收集和总结意见。
- 作为激活员工和管理层之间双向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建立了一个地点,允许员工(包括那些与附属部门业务不直接相关的员工)向管理层报告业务想法。我们还开展有关任务奖励性质和工作场所氛围的员工意识调查,并邀请员工家属参加办公室参观和公司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努力促进员工(包括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原则 4:及早发现违规行为并迅速响应
- 我们在将原则1至原则3的循环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同时,注意防止员工陷入合规疲劳,并根据实际情况继续采取措施防止丑闻。
- 具体来说,当我们通过热线收到联系信息时,我们会审查和分析相关事实并采取纪律处分,从而领先一步发现和纠正任何不符合法律、条例或《企业行为宪章》的行为,或任何被认为构成此类风险的行为。
- 此外,管理层(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的未遂事件发出警报,通过横向部署确认类似情况,不断发送消息以培养合规意识,并逐渐灌输在情况更糟时需要更快向管理层报告的意识。除了根据导致特定丑闻的实例定期提供在线学习课程外,我们还不断开展调查,审查员工的合规意识深度,确定合规意识的培养程度和问题点,并根据需要对我们的规则进行修订。
原则 5:在整个企业集团内执行一致的业务管理
- JPX 内的每家公司都具有支持金融基础设施核心的重要特征,并且每家公司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将 JPX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在整个 JPX 中平等地部署原则 1 至 4 的措施。
原则 6:针对相关供应链负责
- JPX 与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合作运营市场基础设施;接收投资者订单并执行的交易参与者;安全可靠地结算交易的清算参与者;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播市场信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分别为股票和基金提供结算基础设施的日本证券存管中心和日本银行。
- 此类利益相关者之间出现的严重问题可能会损害包括交易所在内的日本金融市场的信誉和交易的稳定性。因此,以上市公司为例,我们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企业行为准则。同样,我们通过JPX-R的上市审查和上市公司合规运营来确保上市公司的资格。我们还致力于通过交易参与者的审查和检查来确保交易参与者业务运营的适当性和稳健性。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构建高可靠的IT基础设施已成为满足市场用户日益复杂和精细的需求并成为市场首选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正在利用许多系统供应商和支持人员来推动系统开发。在对系统供应商等提供的服务进行质量控制时,我们已采取措施对供应商进行适当的监控,并在与供应商明确划分责任边界的同时,确保各方对定位和角色有彻底的共同认识。